• 重庆继续教育网欢迎您!
    国家工信部实名:重庆继续教育网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

    | 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关注我们

  • 重庆继续教育网
    开放教育
    023-6863-7899

    考生服务热线:8:00-24:00

  • 首页
    国开专业

    高升专

    专升本

    招生资讯
    新生指南
    入学报名
    录取学籍
    考试资讯
    毕业申请
    学士学位
    常见问答
    最新政策
    网上报名
    专本套读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放教育 > 最新政策 > 国家开放大学发布2024年工作要点

    国家开放大学发布202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4-03-21 14:51:47   来源:重庆继续教育网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开放大学发布的2024年工作要点,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化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水平和...

    国家开放大学发布2023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部党组领导下,落实《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和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以“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为工作总基调,大兴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加快构建学校“一体两翼”“双轮驱动”“三驾马车”“四大平台”的发展格局,在相关司局业务指导下,启动并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数字化大学建设工程、教育教学创优提质工程、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工程、国家老年大学建设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示范工程,把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增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出新贡献。

    一、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推进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按照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做好统一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国家开放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法》。完善新型高等学校制度体系,推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章程》,扎实推进依法治校。研制《国家开放大学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进一步夯实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全面领导。完成教代会、工代会换届改选,推进民主管理。做好老干部工作。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调集多方力量,重点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强化“互联网+”思政课程一体化,更新和建设思政课程。印发《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意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进一步完善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功能。开展“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师生共学专题活动。

    3.统筹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落实《国家开放大学关于加强办学体系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管好用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注重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办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推进办学体系一体化建设。组织实施市县基层学习中心发展援助项目。持续开展市县开放教育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研修培训。继续做好云南、青海、西藏等省份的开放教育帮扶工作。健全舆情协调机制,强化舆情风险研判,提升防范化解效率。落实“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要求,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处突工作预案,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4.推进党建工作数字化。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探索党建业务融合工作模式,用数字化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建设党建智慧云平台。持续打造特色党支部、标杆党支部、“四强”党支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对上年度支部考核排名靠后的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强化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精准性和有效性。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效果。持续做好党建结对帮扶工作。

    5.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准用好干部、选优配强中层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突出干部能力建设,以提高“政治三力”为目标,分层分类抓好干部培训,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关键吃劲岗位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不断提升干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加大对援派、挂职、借调干部的关心和培养力度,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严把年轻干部“入口关”,健全培养、选拔常态化工作机制,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6.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监督。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做实做细日常监督,重点抓“一把手”监督,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守住廉洁底线,持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持续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依规依纪查核信访举报,强化执纪问责效果,有效发挥惩治震慑作用。巩固深化中央巡视整改成效。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凝聚监督合力,完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二、以信息化为支撑,启动数字化大学建设工程

    7.做好数字化大学顶层设计。研制出台数字化大学建设方案(2023-2025),明确愿景目标、架构蓝图、举措和实施路径。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发展要求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探索总部和分部联合共建、成果共享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机制。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构建多方参与、统筹谋划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新格局。

    8.扎实推进数字化大学内涵建设。推动体系建设数字化,全面加强开放大学共同体和老年大学体系建设。研制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标准,完善基层办学单位数字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推进办学体系数据共享和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系统推进学习资源数字化,促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丰富学习资源,探索一纲多本。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持续提升教材和学习资源质量,建设国开金课。加强虚拟实验实训、数字教材等新形态学习资源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学习资源应用和效果评价,持续做好“院士讲堂”“名师好课”等学习资源品牌。深入推进教学过程数字化,应用推广数据支撑的学生画像、教师画像和教学过程动态监测管理,探索人机协同的自适应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稳步推进考试测评数字化,全面推广人脸识别、考场监控等技术手段,开展智能阅卷、作业抄袭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探索科学研究数字化,搭建科研合作和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协同科研和数据驱动科研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重点探索数字化赋能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建成国开“智慧大脑”。探索各项管理业务数字化服务方式,扩展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和内容,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试点开展国际合作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开放教育走出去。

    9.加强数字化大学支撑平台建设。完成“一网一平台”一期验收,持续完善平台功能,优化用户体验。迭代升级终身教育平台、国家老年大学平台,协助做好有关司局业务平台的运行维护。加强平台运营,对接省级相关平台,加强与优质学习平台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大幅提升平台关键数据指标。做好对海外学习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型业态的平台支撑服务。优化实验学院全网办学平台,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平台,优化智慧图书馆功能。重点推进高并发应用场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云化基础设施等关键技术研发。

    10.构建数字化大学保障体系。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做好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善平台内容审核责任体系,提升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用好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协同处置,建立数字化平台运行全天候保障机制。提高云计算资源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降本增效。分区域分层级开展培训,持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数字素养。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以深化改革为路径,实施教育教学创优提质工程

    11.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学历继续教育有关文件,以“抓机遇、推改革,稳规模、调结构,创特色、争一流”为主线,系统谋划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研制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推进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提升本科专业比例。优化专业设置结构,连续3年年招生人数少于500人的专业暂停招生。研制出台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做好办学体系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设立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实践教学、特色专业改革等试点。对接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统筹地方开放大学共建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加大自选课数量,扩大课程开放试点。推进考核测评和考试工作改革,加快课程网络试题库建设。规范对行业学院、专门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继续推进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根据教育部部署,开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做好网络教育试点结束后有关公共服务体系后续工作。持续做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实施工作。

    12.引育并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落地实施,做好任务分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教育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师风、学术不端行为,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多方引进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更多国开名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分层分类精准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建设、教学科研能力等。组织落实好教师工作量制度。

    13.全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数字化转型,对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做好四川布拖县、甘肃礼县、西藏萨嘎县、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河北威县、江西上犹县等教育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时期帮扶项目成效。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和村“两委”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培训。探索乡村振兴学院特色教育体系建设。

    14.增强实验学院办学效能。大力发展全网办学,基本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网办学模式,持续提升教学和服务能力。稳步扩大招生规模,学历教育在籍生达到12万人,继续增大本科学生占比。逐步打造3-5个招生人数多、课程资源好、教学能力强、行业特色显著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推进教学改革,与大型企业或机构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实用性课程,新建不少于8个实践教学基地,增强教学服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推进单科课程注册学习,实现与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面向在籍生和校友中的企业负责人开展培训。

    15.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路径,重点面向特定群体,打造特色鲜明、质量有保证的中等职业教育。优化办学体系,打造特色办学项目,稳定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更新教学资源。研制办学标准,开展20个教学中心的办学评估。研制非学历证书的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

    16.推动社会培训取得新突破。修订《国家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健全与非学历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全面加强规范管理。充分整合特色培训资源,建设非学历教育精品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聚焦教育、健康、办学体系培训等重点领域,研发培训标准,打造5个左右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的品牌项目。优化运营团队,加强培训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开放大学自主品牌的非学历教育精品项目。推进非学历教育结构和规模取得新突破。

    17.创新发展社区教育。联合开展数字化行动助力学习型地区构建研究,启动全民终身学习数字档案特色项目,制定全民终身学习试点实施方案,首批启动7家单位试点。开展“能者为师”行动,持续推动实践创新项目,培育社区教育品牌,共建共享100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推介40个社区教育典型工作案例,制定社区教育师资库建设实施方案。联合开展农村社区教育能力提升项目,建设10个农村互联网学习社区。

    18.依法依规探索国际化办学。加强外事归口管理。启动10个左右海外学习中心(未来学院)建设。筹备面向海外学生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和非学历教育项目。探索建立海外学习中心师资专班。持续打造“工业汉语”品牌。开展首届“国家开放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术对话会”。办好第一届世界开放大学校长论坛等国际会议。建设“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中心”“一带一路”开放教育发展联盟。申请加入国际老年大学协会(AIUTA)等组织。策划实施“教职工国际交流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国内研修、境外交流等渠道,线上线下等方式,提升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国际化能力。

    19.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应用实践。更好发挥学分银行沟通衔接各类教育的纽带作用,健全学分银行服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老年教育的服务模式。加强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服务范围,探索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名录扩大机制,发布学习成果总数1100个以上。优化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地方学分银行或行业企业自主开展标准制定,研制3-5个工作标准。促进“黄金学分”多场景应用,推进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服务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开展国家学分银行相关研究。推进资历框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效度。综合运用年度教学飞巡检查、分部办学评估、评估检查“回头看”、日常听评课和约谈等方式,引导体系加强评估督导和结果应用,共建质量文化。研制 “宽进严出”的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完善学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出台质量监控工作规范。强化动态监控评估,推进人才培养全过程智能监测、评价和预警。高质量统筹完成全国开放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和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报告。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持续提升满意度调查和评估评价工作的信度与效度。

    四、以提高适应能力为重点,启动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工程

    21.研制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工程实施方案。深度调研,研制开放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数字化思维、数学和外语基础、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塑造。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支持教师探索运用多模态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22.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开展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美育融合改革试点,提供高质量、大众化的美育教育。打造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美育教育体系,筹备成立国家开放大学美育推广委员会和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出书法、国画艺术名家美育推广课、建设“国开美育”精品课程,探索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试点。筹备首届国家开放大学艺术节、首届健康校园大赛。积极落实部党组开展“读书行动”统一部署,支持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建设,面向办学体系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23.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办学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主动融入高等教育主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相关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教学条件,组织办学体系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五、以“德学康乐为”为宗旨,实施国家老年大学建设工程

    24.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国家老年大学筹建工作方案》,适时成立国家老年大学理事会,建立完善办学制度,研究起草《国家老年大学章程》和国家老年大学发展规划等。研究国家老年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科研支撑,积极筹建老年教育研究机构,用好全国老龄办“老龄科研基地”,开展老年教育和国家老年大学发展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等。

    25.推进办学体系建设。召开国家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工作推进会,组织5-8所地方开放大学参加国家老年大学体系建设试点。探索设立国家老年大学分校、直属学院、学习中心,推动老年大学办学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立足康养学游融合发展,继续推进老年教育协作会、康养康育委员会专项工作。

    2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建设师资队伍,依托“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建立国家老年大学师资库,打造教学团队和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制订国家老年大学师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研修培训,加强办学体系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7.加强国家老年大学内涵建设。依托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主题宣传、精品课程、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试点和全国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等专题活动,面向全国开展招生工作。免费招收50万人参加书法、国画精品课学习。为老年学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积极探索线下实体办学,开展创新性、示范性研究和教学,招生2000人次以上。创新老年教育教学服务模式,加强教学设计。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加快学科和专业建设。

    六、以科研为引领,启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示范工程

    28.建设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办学体系建设10个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和载体建设,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实训设施。推动教师企业实践,打造高质量专业群,开发高水平课程资源,建设示范性学生实训实习共享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结合协同创新中心技术领域,设立一批联合攻关项目。

    29.不断提升科研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围绕“六大工程”制定重大课题选题指南,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关。以提升科研创新驱动能力为目标,出台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数字化科研专项行动,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以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加强多方联系,形成有效服务网络,树立精细化服务意识,适时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科研激励机制。

    30.有效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统筹开展重点学科研究和特色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围绕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数字化大学建设等开展基础研究和政策咨询研究,做好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建立世界开放大学发展指标监测数据库,持续发布研究成果。联合开展数字化行动助力学习型地区构建研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继续开展深度合作,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稳步推进学术委员会工作,提升学术治理水平和能力。

    31.促进工程中心高质量发展。通过教育部评估。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研制教与学行为测量和记录的标准、规范,开发学习行为分析信息系统原型。联合开展数字化大学应用研究。完成1项国家级课题结题,引进1项以上横向课题,申请1-2项有关国家发明专利。建立联合攻关团队,完成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与知名教学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基地或联合实验室。

    七、以有效保障为目标,服务“六大工程”扎实推进

    32.发挥教育基金会作用。研制出台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及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等。大力拓展慈善资金募集渠道,持续吸纳社会资助力量。聚焦学校主责主业,扶困奖优并举,服务好开放教育发展相关慈善项目。

    33.加强人事财务和后勤保卫保障工作。完善机构职能配置,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持续优化人员考核。完善财务制度,织密财务制度网。探索老年大学财务管理模式和非学历教育收费机制。推进欠费清缴工作。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学校重大项目成本核算等工作。提高后勤精准服务质量。继续推进美丽校园建设。推进医保改革。

    34.做好学校资产管理和校办企业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盘点清查学校资产,完善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管理流程,重点推进采购、学校各类房产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校企三级管理体系权责清单。探索构建校办企业集团化模式。推进校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校办企业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以上是重庆继续教育网为您整理的相关内容,考生可以此作为参考,具体以官方公告为准!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成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咨询老师,或者电话咨询:023-6863-7899

    本文地址:cqjxxuexi.com/kfzxzc/649.html
    以上内容如果还没完全解决同学的困惑,欢迎来电咨询解答 023-68637899!
    更多推荐:
    声明:(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文章
    距2025开放教育考试还有
    报名时间

    2025年3月-2025年9月

    考试时间

    期末考试时间:7月份

    立即提升学历
  • 李****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覃****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关****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易****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张****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张****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马****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马****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马****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马****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蔡****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陈****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陈****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邹****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邹****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宫****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宫****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何****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匡****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刘**** 已获得升学规划方案!
  • 热门标签
    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有哪些流程? 建议报名重庆开放大学吗? 建议报名重庆开放大学吗? 2025年四川自考一共多少门要考? 2025年四川自考一共几科考试?师范类专业科目有什么? 2025年四川自考一些地区报满了还可以报吗? 2025年四川自考一些专业标注预警是什么意思? 2025年四川自考一个大专需要多少钱? 重庆读开放大学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重庆读开放大学是要去学校上课吗? 重庆读国开的土木工程专业后好就业吗? 重庆读国开如何提高进入事业编制的机会?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需要到校上课吗?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要准备什么?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的高起本需要几年?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的本科有什么好处?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的好处有什么?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的人多吗?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有补助吗?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有用吗?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有什么优势?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是否需要写毕业论文?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是交钱了就直接拿毕业证吗?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多久可以拿毕业证?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多久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会有哪些优势? 重庆读国家开放大学什么专业比较实用? 重庆读国家开发大学如何得学分? 重庆被国家开放大学录取的流程是什么?
    重庆继续教育微信服务中心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标签 重庆自考本科 重庆高职扩招 网站地图
    重庆继续教育网主办: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23-6863-7899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歇台子党校科技楼4楼
    Copyright© 2010-2023 重庆继续教育网(www.cqjx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7634号-11
    声明: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考生用户参考,官方信息以市教育考试院所发布的为准。
  • 快捷咨询入口
    在线咨询
    免费来电咨询
    值班老师
    免费咨询热线
    023-6863-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