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专业介绍课程设置报名须知发展与就业
1、中医学基础、中医经典、中医临床等课程:
保证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中医学基础、中医经典、中医临床等课程。
发展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鼓励开设旨在穷实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与中医临床实践相融合的创新性课程,并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中取得成效。
注:中医学基础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中医临床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炎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2、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
保证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必要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
发展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能够积极推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
注:基础医学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传统意义上是指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等,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3、预防医学:
保证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识,并在课程中融入中医养生、保健内容。
4、课程计划管理:
保证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计划管理机构必须尊重主要利益方的意见。
(1)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必须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中医药科学进步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制订符合该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并适时调整。
(2)课程计划必须坚持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3)课程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比例。
(4)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向学生说明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5)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计划管理必须尊重师生和其他利益方的意见
主干学科:
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
核心课程:
必须开设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课程
主要课程:
必须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普通基础知识与中药学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通识教育课程应主要包括国家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体育、外语、高等数学、物理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基础课程:
应主要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课程,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专业课程:
应主要包括:中药古典文献、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课程,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实践教学:
中药学专业实验学时不少于520学时,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22周,并达到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要求。
实验: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制定的课程计划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90%。应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的配备应满足每位学生均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到教师具体指导的要求;应适时更新实验内容。
实训:课程计划中应保证学生进行一定学分(学时)的实训,满足学生在仿真情境中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报读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以上的重庆户籍或在职重庆人士(有社保或暂住证明),有志于提升成人大专学历且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者!
二、报名材料
1,填写个人报名登记表
2,原最高学历毕业证原件。
高起专:持(高中、职高、中专、技校)毕业证原件及扫描件;
专升本:持大专毕业证原件及扫描件、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电子档1份。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可享受加分照顾条件的需带上加分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享受贫困和库区照顾加分政策的考试必须回原籍报考参加考试方可享受该项政策。
5,非重庆户籍考生,需提供重庆本地社保证明或居住证明
三、报名时间
1、报名时间:8月底—9月初;
2、现场确认时间:9月中旬左右(周六、日除外)
四、考试计划
1、全国统一成人高考考试科目
高起专:语文、数学、外语
2、考试时间及地点:详见咨询报名点或考生准考证
五、录取、注册与学籍
考生参加成人高考通过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各主办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由重庆考试院/重庆招考信息网统一公布!
附:重庆市近三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部分),该表仅作参考。2024年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重庆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年份 | 层次 | 类别 | 分数 | 备注 |
2021年 | 高起专 | 文史类 | 145分 | |
文史艺术类 | 120分 | |||
理工类 | 138分 | |||
理工艺术类 | 122分 | |||
2022年 | 高起专 | 文史类 | 128分 | |
文史艺术类 | 115分 | |||
理工类 | 125分 | |||
理工艺术类 | 113分 | |||
2023年 | 高起专 | 文史类 | 152分 | |
文史艺术类 | 130分 | |||
理工类 | 134分 | |||
理工艺术类 | 127分 |
2、被录取者,凭录取通知书按照报到须知要求到指定地点,办理入学手续并交学费,学院按照规定对其进行学籍注册,未按时报到的学生将不能进行学籍注册,按照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报到不足开班人数,学校协调解决,如转学、转专业等。
1、人才需求: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中国政府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但是,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
在中国以外(如东南亚),中医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一些国家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出国就业也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出路 [17] 。
2、考研方向:
中医学考研的相近方向有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基础理论等,还有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学科方向。
3、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
即日起联系客服老师开始报名!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18日-10月19日
专业排行热帖排行